山坡羊·晨鸡初叫
陈草庵〔元代〕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早晨雄鸡初叫,到黄昏乌鸦不停地聒噪。世上有哪一个人不去名利场上奔波?
道路遥遥万里,江水千里迢迢,为了求取功名人们苦苦跋涉在长安道上。
今天的少年明天就会衰老。江山依旧那样美好;可人的容颜却憔悴不堪了。
注释
红尘:佛家称人世间为红尘。此指纷扬的尘土,喻世俗热闹繁华之地,亦比喻名利场。
长安:今陕西西安,汉唐京都,此泛指京城。
赏析
这首讽刺追名逐利的小令,主题很传统。现在看来未免消极,不过有其特定的时代意义。元朝的政治环境,对于像作者这样的汉人士子是很险恶的。自延祐年间正式开科取士到元末,汉人仅占文官总数的百分之四。汉人好不容易做了官,还要受到种种歧视与排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算是再热衷功名的人也要被迫“淡泊名利”了。这种感慨处世之艰,厌恶名利场、是非海,向往自由闲适生活的主题,在元散曲中屡见不鲜。如马致远的“种春风二顷田,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四块玉·叹世》)白朴的“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阳春曲·知几》)等等;就算那些官运亨通的汉人,也会生出类似
简析
《山坡羊·晨鸡初叫》是陈草庵写的调寄山坡羊二十六首小令中的第二十二首。此曲以清晨的鸡鸣和黄昏的鸦噪为背景,展现出人生的流转与变迁。全诗将生动的意象铺陈,运用巧妙的象征手法,同时以反问和对比的句式传达出诗人对生命起落沧桑的深沉感喟。
陈草庵
陈草庵(1245——约1330),名英,字彦卿,号草庵,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元代散曲作家。曾任监察御史,中丞等职。现存小令二十六首。元·钟嗣成《录鬼簿》称其“陈草庵中丞”,名列前辈名公之中。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以为陈草庵名英,曾任宣抚,延初拜河南省左丞。门岿继考其人,名英,字彦卿,号草庵,析津(今北京)人。元代张养浩《云庄类稿》卷九《析津陈氏先茔墓碑铭》引陈英自述,叙其家世及任职历程甚详(见《元曲百家纵论》第七三页),可备一说。其存曲多愤世嫉俗之作。 6篇诗文 91条名句
明肃楼记
赵孟頫〔元代〕
至元十六年,诏立后卫亲军都督指挥司,设使副签事统选兵万人。车驾所至,常从营白鹰口既成,官有廨、士有舍、糗粮有仓、金皷有楼、器械有局、交易有市。凡军中之政毕举,营南迫信安河,西临滹沱白沟,东与郡城蛤蜊港接。越六年当至元廿一年秋,大霖雨,明年秋又雨。群川漫流,营居水中,士马告病。枢密院以闻,得旨移稍西,于是重作圆营,去卑就高,舍危即安,众心胥悦。不日成之,士强马蕃视昔为雄,由是开屯田千顷,用其农隙以讲武事,无坐食仓廪之弊,而有古者寓兵于农之遗意焉。中营为楼,凡数十楹,悬金鼓以警视听,雄伟壮丽,去地百尺,凭高望远,可尽数十百里之外。岁时,椎牛酾酒,高会飨士,三令而五申之。坐、作、进、退,无不如法。自卫帅以下咸请名斯楼而记之。仆闻之古人有言曰:兵政贵明,军令贵肃。舍明与肃非政令之善者。乃名之曰明肃,而求集贤侍讲学士宋公大书以扁,其颜方今天子圣明。四海之内晏然无桴皷之警,宿卫之士皆安生乐业。足其器械,足其衣食。春秋,属櫜鞬,简车马,从乘舆巡幸总轸,出入神旗豹尾之间,示不忘武备而已,而诸公能无事之时,勤于军政如此,其所谓暇且整者耶,夫君子闻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况入其营垒登斯楼见其行事者乎。可以知一时将帅之贤矣,抑又闻之古之谋帅者,以说礼乐敦诗书为贤,诗书礼乐疑若于将帅邈然不相及,然欲使士卒皆有尊君亲上之心,非是四者其孰与?于此故,因记斯楼之成而併书之,以为诸君勉。吴兴赵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