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廖世美〔宋代〕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诗篇。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怅,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注释
安陆:今湖北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是一首登楼怀远之词。词的上片先是写景,“紫微”两句咏古,说杜牧曾登临此楼,写下绝妙诗篇。又化用杜牧诗句,将“相思迟暮”之情道出;下阕先说岁月如流,年光易失,再道出沉痛、凄凉之感。而后转折,“波声带雨”又变化用韦应物诗句而出新,烘托了离愁别绪。整首词融合、化用多家诗词,语如己出;且语淡情深,优雅别致,娓娓道出一种离别惆怅之情。

点评

  宋元词曲作家,多有用前人成语成句者。承袭熔裁,必须巧妙恰当,才能为已作增色。这首词因“题安陆浮云楼”,又称道杜牧为此楼所赋之诗绝妙,故运用杜牧诗句极多,且大多能熨帖自然,不见痕迹。杜诗以外,还融合化用了多家诗词,语气顺畅如同已出,十分不易。词上片写景,即描写浮云楼的欢乐气势。其中的“朱阑共语”、“别愁纷絮”、“塞鸿”、“岸柳”等,皆隐括杜牧诗句。但情词熨贴,了无痕迹,见出融裁之妙。下片换头“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一句由写景面抒情,令人有不胜古今与迟暮之叹。“断肠”四句进一步渲染愁人眼中的凄怆之景。“断肠”以下,写自己极目远眺,行人远在残阳芳草之外,而已之相思亦浩邈无尽。全词写景融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景,即描写浮云楼的欢乐气势。其中的“朱阑共语”,“别愁纷絮”、“塞鸿”、“岸柳”等,皆隐括杜牧诗句。但情词熨贴、了无痕迹,见出融裁之妙。《蕙风词话卷二》:“廖世美《烛影摇红》过拍云:‘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神来之笔,即已用矣!”

  下片换头:“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一句度入同前,由写景而抒情,便令人有不胜古今与迟暮之叹了。“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进一层用笔益觉凄怆入神。真是“语淡而情深,令子野、太虚而为之,容或未必能到。”(《蕙风词话》)

  唐代诗人杜牧,曾有一首写安陆浮云楼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廖世美

廖世美

廖世美是生活于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词人,生平无考,据传是安徽省东至县廖村人。 2篇诗文  1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苏轼 苏轼〔宋代〕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欲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苏轼 苏轼〔宋代〕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陈亮 陈亮〔宋代〕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