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苦雪四首·其三

高适 高适〔唐代〕

濛濛洒平陆,淅沥至幽居。
且喜润群物,焉能悲斗储。
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雪纷纷飘落在原野上,淅沥的声音笼罩着我的居所。
我且为它能滋润万物而欢喜,哪里能因为自己无斗米之储而悲哀呢。
旧友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只见鸟儿雀儿成群地落到我庭中觅食。

注释
濛濛:微雪空濛貌。
平陆:平原。
淅沥:雪落之声音。
群物:万物。
斗储:斗米之蓄。

参考资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2-104页

创作背景

  这组诗中有“穷巷独无成”句,“穷巷”屡见于高适宋中诗作;“孰云久闲旷”,可见高适寓居宋中已久,当在客居宋中后期、北上游相州前,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此诗为其中第三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20

简析

  《苦雪四首·其三》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大雪纷飞弥天盖地的盛景,喜雪润物,鸟雀来投,欣欣有生意。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不因一己之不痛快而否定这雪,反而称赞它能滋润万物,丝毫不为窘迫的处境而悲观,其博大之胸襟确有行船之量,即便是对独居寂寞的感慨也透露着放达与洒脱之情。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46篇诗文  48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北征

杜甫 杜甫〔唐代〕

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按鄜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躯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洒扫数不缺。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滁州西涧

韦应物 韦应物〔唐代〕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瑶池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